山西省人(rén)民政府辦公廳
關于(yú)印發山西省推進服務業提質增效
2023年行動計劃的(de)通知
晉政辦發〔2023〕28号
各市、縣人(rén)民政府,省人(rén)民政府各委、辦、廳、局:
《山西省推進服務業提質增效2023年行動計劃》已經省人(rén)民政府同意,現印發給你們,請認真貫徹執行。
山西省人(rén)民政府辦公廳
2023年5月11日
(此件公開發布)
山西省推進服務業提質增效2023年行動計劃
爲(wéi / wèi)全面深入貫徹落實省委、省政府關于(yú)服務業發展的(de)決策部署,加快促進服務業穩定恢複發展,增強經濟發展内生動力,結合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。
一(yī / yì /yí)、總體要(yào / yāo)求
堅持以(yǐ)習近平新時(shí)代中國(guó)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(wéi / wèi)指導,全面貫徹落實黨的(de)二十大(dà)精神和(hé / huò)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(yào / yāo)講話重要(yào / yāo)指示精神,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,按照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(de)要(yào / yāo)求,聚焦提振微觀主體信心,加快促進生活性服務業恢複發展,在(zài)更廣範圍激發市場活力;聚焦産業轉型升級需求,着力推動生産性服務業提升發展,在(zài)更高水平上(shàng)支撐制造業轉型;進一(yī / yì /yí)步幫助服務業企業纾困解難,促進服務業穩定增長。
二、促進生活性服務業恢複發展
(一(yī / yì /yí))商貿服務
1.加速“煙火氣”回歸。持續開展“晉情消費·品質生活”系列促消費活動,支持商貿零售、住宿餐飲等重點領域消費,促進汽車、家電、家居、油品等大(dà)宗商品消費。推動夜間經濟發展,修訂完善夜間經濟集聚區認定标準,建立動态調整機制。豐富夜間文化和(hé / huò)旅遊消費供給,打造文化特色更加鮮明的(de)夜間消費場景。科學合理規劃建設各類“煙火氣”空間場所,持續推進便民經營點優化設置和(hé / huò)規範管理,簡化夜間活動審批程序,探索實行包容審慎市場監管,不(bù)斷優化夜間消費營商環境。借力電商平台技術、流量、場景和(hé / huò)資源優勢,打造“小而(ér)美”網紅品牌,提升“人(rén)氣”口碑。(省商務廳、省住建廳、省文旅廳、省市場監管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)
2.加快住宿餐飲恢複發展。繼續開展“品鑒山西美食·晉享山西味道(dào)”餐飲品牌推廣活動,舉辦中國(guó)山西面食文化節,制作山西美食大(dà)全,打造山西美食旅遊路線。鼓勵傳統餐飲企業加強與互聯網訂餐平台合作,推廣“中央廚房+線下配送”等經營模式。以(yǐ)旅遊、會展等活動爲(wéi / wèi)契機,完善服務供應鏈條,拉動餐飲業和(hé / huò)住宿業市場需求。(省商務廳負責)
3.加快推進消費場景和(hé / huò)平台創建。支持太原、大(dà)同打造區域消費中心城市。推動太原市鍾樓街、忻州古城步行街創建國(guó)家級示範步行街,加快中正天街、長治市城隍廟等省級步行街提升品質。在(zài)全省開展步行街(商圈)促消費活動,發揮9條省級步行街(商圈)的(de)消費主陣地(dì / de)作用,激發城市消費新活力。抓好晉中、忻州、朔州等省級“一(yī / yì /yí)刻鍾便民生活圈”試點建設。(省商務廳負責)
4.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。補齊商品市場短闆,支持20個(gè)縣(市、區)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,新建或改造鄉鎮商貿中心10個(gè)、縣級物流配送中心10個(gè),推進公益性大(dà)型農貿市場建設。引導郵快、交快、快快深度合作,推動100個(gè)鄉村e鎮全部建成運營,構建“産業+電商+配套”生态,推動農村電子(zǐ)商務體系和(hé / huò)快遞物流體系貫通發展。(省商務廳、省農業農村廳、省交通廳、省郵政管理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)
5.推動家政服務提質擴容。持續開展“家政興農”行動,指導各地(dì / de)落實家政服務領域助企纾困政策,做好家政服務脫貧和(hé / huò)返貧風險人(rén)員穩崗返崗。提升家政服務業企業運行管理水平,強化家政服務業企業的(de)品牌建設、标準化推廣、誠信體系建設,推動家政服務業高質量發展。(省商務廳負責)
(二)文化旅遊體育
6.提振文旅市場。持續實施“好鄰居多走動”活動,深化與重點客源地(dì / de)交流,積極融入京津冀“朋友圈”,在(zài)長三角、珠三角、粵港澳地(dì / de)區打響山西文旅品牌。加快推進保險代替保證金試點工作,促進出(chū)入境旅遊有序恢複。開展“引客入晉”旅行社獎勵,依據旅行社接引遊客數量、遊客參觀景區數量及留晉天數分梯次兌現獎金,引導旅行社優化服務水平,提高接引遊客能力。(省文旅廳負責)
7.加快景區提質升級。深入實施龍頭景區梯次打造培育計劃,推動A級景區倍增。支持晉祠天龍山、關帝廟、王莽嶺景區按序創建國(guó)家5A級旅遊景區,支持喬家大(dà)院複牌5A級旅遊景區。推進旅遊景區智慧化建設,支持和(hé / huò)指導各地(dì / de)區因地(dì / de)制宜建設特色化智慧化旅遊景區。(省文旅廳負責)
8.推動文旅業态融合創新發展。紮實推進文旅康養旅遊,集中打造10個(gè)文旅康養集聚區,集聚一(yī / yì /yí)批星級酒店、精品民宿、特色文創、旅遊服務、康養等市場主體。辦好大(dà)同康養峰會和(hé / huò)晉城康養大(dà)會,打響“康養山西·夏養山西”品牌。持續發展休閑旅遊,推進文化特色鮮明的(de)文化旅遊休閑街區、夜間文化和(hé / huò)旅遊消費集聚區創建,打造新型旅遊消費業态。全面發展紅色旅遊、工業旅遊、鄉村旅遊、研學旅遊等多種業态,打造一(yī / yì /yí)批精品旅遊線路,提升文旅産品品質,形成更多新增長點、增長極。(省文旅廳、省民政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)
9.提升旅遊服務質量。實施旅遊安全質量、服務質量和(hé / huò)環境質量“三提升”行動。強化A級景區動态管理,加強對星級飯店、旅遊民宿的(de)引導和(hé / huò)管理,提升标準化管理水平。嚴厲打擊“不(bù)合理低價”行爲(wéi / wèi)。實施導遊素質提升工程,暢通旅遊投訴渠道(dào)。推動山西文旅綜合管理智慧平台建設,積極推進以(yǐ)信用監管爲(wéi / wèi)基礎的(de)新型監管機制。實施“滿意在(zài)山西”工程,營造良好旅遊氛圍。(省文旅廳負責)
10.豐富體育健身活動。圍繞重要(yào / yāo)節慶和(hé / huò)時(shí)間節點,舉辦形式多樣、豐富多彩的(de)全民健身系列活動。打造群衆身邊體育健身圈行動,加快實施54個(gè)全民健身場地(dì / de)器材補短闆工程鄉鎮、街道(dào)項目和(hé / huò)20個(gè)社區全民健身中心項目建設任務。(省體育局負責)
(三)養老服務
11.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。出(chū)台省級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,制定全省基本養老服務清單,推動各市出(chū)台養老服務清單,健全基本養老服務制度。強化農村養老服務,開展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建設試點,抓好農村老年人(rén)日間照料中心運營。(省民政廳負責)
12.實施社區養老服務提升工程。實施100個(gè)城鎮社區養老幸福工程,鼓勵同步實施市、縣級幸福工程,提升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。在(zài)老舊小區改造中,補建改造一(yī / yì /yí)批社區養老服務設施,積極發展社區食堂、老年餐廳。繼續開展社區養老服務“1251”工程,壯大(dà)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業态,培育養老服務品牌。(省民政廳、省住建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)
13.開展特殊困難家庭适老化改造。針對特殊困難高齡、失能、殘疾老年人(rén)需求,推動各地(dì / de)開展特殊困難家庭适老化改造,積極探索發展家庭養老床位。(省民政廳負責)
(四)托育服務
14.完善托育服務供給體系。深入實施普惠托育服務專項行動,多渠道(dào)擴大(dà)普惠性托育服務有效供給。将托育服務納入全省民生實事項目大(dà)力推進,每個(gè)縣建設1所80-150個(gè)托位的(de)示範性公辦綜合托育機構。支持社會力量建設托育服務機構。(省衛健委、省發展改革委按照職責分工負責)
15.持續開展托育服務試點示範活動。深入推進托育服務試點示範活動,積極推進全省托育服務專業化、規範化建設。2023年争取新增10個(gè)省級托育服務示範機構,打造1-2個(gè)“山西品牌”托育機構,積極開展全國(guó)嬰幼兒照護服務示範城市創建。(省衛健委負責)
(五)房地(dì / de)産業
16.推進“保交樓、穩民生”工作。用足用好保交樓專項借款政策工具,加強專項借款資金撥付使用管理,協調金融機構跟進配套融資,落實階段性稅收優惠政策,加快已售逾期難交付商品住宅項目及時(shí)建設交付,穩妥化解房地(dì / de)産企業風險。(省住建廳、省财政廳、省稅務局、人(rén)行太原中心支行、山西銀保監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)
17.推動住房消費健康發展。因城施策,支持新市民、青年人(rén)的(de)首套剛性住房需求,鼓勵以(yǐ)舊換新、以(yǐ)小換大(dà)、生育多子(zǐ)女家庭等改善性住房消費,促進商品房銷售市場企穩回暖。探索長租房市場建設,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,推動房地(dì / de)産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。(省住建廳負責)
三、推動生産性服務業提升發展
(六)交通運輸
18.強化交通運輸保障。做好能源物資公路運輸保障,提升“公轉鐵”承接能力,培育多式聯運示範工程,積極開發公鐵多式聯運産品,強化大(dà)宗貨物輸出(chū)能力。持續促進網絡貨運健康發展,推進網絡貨運信息監測系統建設,提高網絡貨運車、貨平台交易比重,2023年末網絡貨運營業額達到(dào)1200億元。(省交通廳、太原鐵路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)
19.促進航空運輸發展。打造連接國(guó)内主要(yào / yāo)樞紐機場間的(de)空中快線,有效提升并滬快線服務功能。盤活基地(dì / de)航空公司市場份額。努力開辟國(guó)際航線,精準把握太原機場國(guó)際貨運市場方向,穩步開拓國(guó)際貨運航線。(省交通廳負責)
20.優化現代物流體系。圍繞提質、降本、增效目标,着力提升樞紐網絡服務能級和(hé / huò)物流主體競争力,加快物流數字化轉型和(hé / huò)智慧化改造。大(dà)力發展專業化物流、跨境物流、冷鏈物流、電商物流、供應鏈物流、應急物流等重點行業,推動發展無人(rén)配送、分時(shí)配送、共同配送、多式聯運等運輸方式。開展農村寄遞物流服務全覆蓋提質工程,持續構建開放惠民、集約共享、安全高效、雙向暢通的(de)農村寄遞物流體系。(省工信廳、省交通廳、省發展改革委、省商務廳、省郵政管理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)
(七)金融業
21.保持信貸總量合理增長。指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、法治化原則滿足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,促進貸款合理增長,持續支持實體經濟。用好支農、支小再貸款、再貼現和(hé / huò)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,引導地(dì / de)方法人(rén)銀行加大(dà)對經濟薄弱環節的(de)信貸支持。用好各類專項再貸款,引導金融機構加大(dà)對科技創新、碳減排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、交通物流等重點領域的(de)金融支持。(省地(dì / de)方金融監管局、人(rén)行太原中心支行、山西銀保監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)
22.加大(dà)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的(de)金融支持力度。指導金融機構針對企業特點開發動産抵質押和(hé / huò)信用貸款産品,推廣主動授信、随借随還貸款模式,用好現有小微企業貸款擔保、貼息、風險補償等融資配套機制,爲(wéi / wèi)住宿餐飲、批發零售、文化旅遊、運輸物流等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小微企業貸款增信增額。(省地(dì / de)方金融監管局、人(rén)行太原中心支行、山西銀保監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)
23.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(dào)。持續推進企業上(shàng)市“倍增”,發揮企業上(shàng)市“綠色通道(dào)”作用,加快推動更多優質企業挂牌上(shàng)市。落實上(shàng)市後備企業分片入企服務機制,做好上(shàng)市後備資源挖掘和(hé / huò)培育工作,完善上(shàng)市挂牌後備企業資源庫。持續推動資本市場縣域工程強基擴面,引導金融資源向縣域下沉。大(dà)力支持優質企業利用交易所債券市場發行綠色債、低碳債等特色品種債券,提升融資規模、優化融資結構,服務創新轉型、綠色發展、鄉村振興。(省地(dì / de)方金融監管局、人(rén)行太原中心支行、山西證監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)
24.加強基金合作交流。推動省級天使投資基金、上(shàng)市倍增基金發揮作用,充分發揮投早投小優勢,孵育科技創新創業企業。推動補齊風投創投短闆,落實好私募基金綜合研判會商機制,吸引優質基金管理人(rén)來(lái)晉創業,提高股權投資企業落戶效率。建立年度省級投資基金項目庫,擴大(dà)企業融資渠道(dào)。(省地(dì / de)方金融監管局、山西證監局、山西金控集團按照職責分工負責)
(八)科技服務
25.推動科技創新平台建設。全力推進懷柔實驗室山西基地(dì / de)加快建設,積極承接國(guó)家實驗室任務,探索新型舉國(guó)體制山西路徑。新建2-3家省實驗室,加大(dà)現有省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力度。依托現有5家國(guó)家重點實驗室和(hé / huò)2家省部共建國(guó)家重點實驗室,争取獲批全國(guó)重點實驗室2-3家。(省科技廳負責)
26.打造高水平“雙創”平台。加快推進智創城産城融合、功能提升,建設專業孵化器和(hé / huò)專業化衆創空間,引進高水平“雙創”運營團隊,構建“創業苗圃+孵化器+加速器+産業園”的(de)“雙創”全鏈條培育體系。(省科技廳、省發展改革委按照職責分工負責)
27.提升檢驗檢測能力。完善質量基礎設施,逐步搭建公共檢測服務平台,加快建設國(guó)家級質檢中心、産業計量中心。積極在(zài)計量檢定校準、醫療器械産品檢測、特種設備檢驗等領域擴充檢測範圍,發展一(yī / yì /yí)站式服務,增強滿足企業發展所需的(de)檢驗檢測能力。提升檢驗檢測認證公信力,加強檢驗檢測機構認證活動監督抽查,開展檢驗檢測機構能力驗證。(省市場監管局負責)
28.培育壯大(dà)創新企業。開展省屬企業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(dì / de)行動,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體系化、任務型創新聯合體。開展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行動,探索建立企業科技特派員制度。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,備案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(dào)6000家,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,新培育高科技領軍企業50家。(省科技廳負責)
29.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。依托山西科技成果轉化和(hé / huò)知識産權交易服務平台,促進産學研用有效對接。加強省級技術轉移機構培育,持續推動我省技術轉移機構專業化、市場化、規範化發展。認定一(yī / yì /yí)批省級科技轉化示範基地(dì / de)和(hé / huò)示範企業,進一(yī / yì /yí)步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。(省科技廳負責)
(九)信息服務
30.促進軟件和(hé / huò)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。持續推進軟件産業高質量發展,支持山西軟件園、清控創新基地(dì / de)和(hé / huò)中北軟件園快速發展。用好數字經濟專項資金,支持行業領軍企業深化業務應用,促進優勢特色産業應用軟件發展。開展優秀工業軟件産品推廣,争取1-2件我省工業軟件優秀産品跻身全國(guó)工業軟件優秀産品行列。(省工信廳負責)
31.加快發展數字經濟。推動數實融合、數智賦能,推進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,積極拓展數字融合應用新場景。聚焦教育、能源、交通、金融、制造、通信等重點領域,推動開展信息技術創新應用試點。支持呂梁、晉城發展壯大(dà)數據标注産業,推動大(dà)同和(hé / huò)太原智能算力、太忻一(yī / yì /yí)體化經濟區和(hé / huò)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數據流量、晉中數字農谷、陽泉智能車聯網等大(dà)數據産業基地(dì / de)建設。布局建設一(yī / yì /yí)批省級數字經濟園區示範園區,輻射帶動全省數字經濟發展。(省工信廳負責)
(十)高端商務服務
32.推動人(rén)力資源服務創新發展。深化人(rén)力資源市場領域“放管服”改革,全面規範實施人(rén)力資源服務許可告知承諾制,鼓勵各類市場主體興辦經營性人(rén)力資源服務機構。高标準建設人(rén)力資源服務産業園,建成陽泉、晉城産業園,支持運城創建省級産業園,培育一(yī / yì /yí)批骨幹企業和(hé / huò)服務品牌。支持專業人(rén)力資源服務機構發展網絡招聘、人(rén)才培訓、高級人(rén)才尋訪和(hé / huò)測評、人(rén)力資源服務外包和(hé / huò)管理咨詢等新興業态。(省人(rén)社廳負責)
33.培育壯大(dà)會展品牌。繼續支持舉辦中國(guó)杏花村國(guó)際酒業博覽會、平遙國(guó)際攝影展、山西(運城)國(guó)際果品交易博覽會等會展活動。充分發揮省級會展業發展專項獎補資金作用,重點打造5-10個(gè)具有國(guó)家影響力的(de)本土會展品牌,鼓勵引進1-2個(gè)品牌會展活動。積極支持企業打造線上(shàng)展會平台,探索線下線上(shàng)同步互動、有機融合的(de)辦展新模式。(省商務廳負責)
34.大(dà)力發展商務咨詢等服務。加快法律服務業發展,優化配置律師、公證等法律服務資源,組織發達地(dì / de)區律師事務所、公證機構等通過對口援建、交流培訓等形式支持欠發達地(dì / de)區法律服務業建設發展,構建覆蓋城鄉、便捷高效、均等普惠的(de)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。積極推進會計審計、稅務服務、咨詢評估等商務服務重點行業,培育一(yī / yì /yí)批具有影響力的(de)商務服務機構和(hé / huò)品牌。(省司法廳、省财政廳、省稅務局、省住建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)
(十一(yī / yì /yí))節能環保服務
35.加大(dà)綠色低碳科技創新。完善節能環保重點領域省技術創新中心、中試基地(dì / de)、新型研發機構等建設布局。在(zài)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、煤層氣開采、新能源與大(dà)規模儲能、氫能等重點領域,謀劃布局一(yī / yì /yí)批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(dà)、重點科技項目,推動低碳零碳負碳關鍵核心技術突破,提升我省節能環保領域科技創新水平。(省科技廳負責)
36.探索開展環境綜合治理托管管理模式。紮實開展環境服務業财務統計調查,深入分析環境服務業發展現狀,及時(shí)研究解決環境服務業發展中存在(zài)的(de)突出(chū)問題。在(zài)大(dà)氣、水、土壤和(hé / huò)固體廢物等領域,探索開展“環保管家”綜合治理模式研究,對環保疑難雜症進行科學會診,及時(shí)提出(chū)預警和(hé / huò)針對性措施,在(zài)降低企業治污成本的(de)同時(shí),提升企業的(de)治污能力。(省生态環境廳負責)
(十二)農業生産性服務業
37.推進農業生産托管服務。把農業生産托管作爲(wéi / wèi)推進農業生産性服務業、發展服務帶動型規模經營的(de)重要(yào / yāo)服務方式,适應不(bù)同地(dì / de)區不(bù)同産業小農戶的(de)農業作業環節需求,發展單環節托管、多環節托管、關鍵環節綜合托管和(hé / huò)全程托管等多種托管模式,擴大(dà)托管服務覆蓋面。2023年,力争全省托管面積達3300萬畝。(省農業農村廳、省供銷社按照職責分工負責)
38.完善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。鼓勵服務主體延伸産業鏈條,提供産前生産資料供應、産中耕種防收、産後貯藏加工銷售,構建完整完備的(de)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全産業鏈服務。加快服務平台建設,完善設施設備、擴增服務内容。(省農業農村廳、省供銷社按照職責分工負責)
39.培育農業服務組織。支持農民合作社、專業服務公司、家庭農場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服務主體發揮優勢和(hé / huò)功能,積極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,推動“特”“優”農業轉型。評定20個(gè)農業生産托管省級優質服務主體,組織實施好3個(gè)全國(guó)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、5個(gè)創新試點服務組織工作。(省農業農村廳、省供銷社按照職責分工負責)
四、加快發展非營利性服務業
40.加強企業工資宏觀調控。調整我省最低工資标準,促進城鎮低收入群體增收。開展年度企業薪酬調查工作,公布重點行業(崗位)工資指導價位和(hé / huò)人(rén)工成本信息,爲(wéi / wèi)企業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提供市場對标依據。發布年度企業工資指導線,明确增長基準線、上(shàng)線和(hé / huò)下線,引導企業合理确定職工工資水平與增幅。(省人(rén)社廳負責)
41.保障工資支付。在(zài)預算安排、執行和(hé / huò)資金撥付上(shàng),優先保障工資支出(chū)。縣級工資預算納入“三保”預算審核範圍,指導縣級優先足額保障工資支出(chū)。加強機關事業單位工資保障監測預警,對财力困難的(de)縣(市、區)在(zài)轉移支付和(hé / huò)資金調度上(shàng)加大(dà)傾斜力度,确保各級行政事業單位工資按時(shí)足額發放。(省财政廳、省人(rén)社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)
五、培育壯大(dà)服務業新動能
42.強化數字化賦能。推廣雲計算、大(dà)數據、人(rén)工智能、虛拟仿真、區塊鏈等技術應用,發展在(zài)線研發、數字金融、智慧物流、在(zài)線檢測等在(zài)線新經濟。探索開展無人(rén)智慧配送試點推廣工作。積極争取數字人(rén)民币試點。争取平台經濟頭部企業在(zài)晉設立地(dì / de)區性總部、區域運營中心,加快在(zài)網絡貨運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、能源産品等領域打造若幹大(dà)型平台企業。開展電子(zǐ)商務主體培育工程,引導骨幹電商企業做大(dà)做強網絡零售。培育電商直播産業生态,開展省級電商直播基地(dì / de)創建,發展直播電商、内容電商、社交電商等營銷新模式。加強線上(shàng)線下融合互動,拓展沉浸式、體驗式、互動式消費場景。發展動漫産業,推進文化館、檔案館、圖書館等數字化建設,打造雲端電影院、雲端博物館、數字文化街區等。(省工信廳、省科技廳、人(rén)行太原中心支行、省市場監管局、省郵政管理局、省商務廳、省交通廳、省能源局、省文旅廳、省廣電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)
43.推動融合化發展。深入推進服務型制造發展,鼓勵制造業企業發展總集成總承包、定制化服務、全生命周期管理、共享制造、供應鏈管理等融合發展新業态新模式,創建國(guó)家級服務型制造示範城市、企業、項目、平台。引導農業生産向生産、服務一(yī / yì /yí)體化轉型,大(dà)力發展農村金融、涉農物流、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、農村勞動力培訓、農機租賃等爲(wéi / wèi)農服務産業。(省工信廳、省發展改革委、省農業農村廳、省商務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)
44.促進集群集聚發展。各市持續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,立足比較優勢和(hé / huò)産業發展需求,努力創建一(yī / yì /yí)批特色鮮明、功能完備、結構合理的(de)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。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要(yào / yāo)發揮好示範引領作用,強化資源要(yào / yāo)素集聚發展,重點在(zài)軟件信息服務、科技服務、融合發展等方面積極探索。(省發展改革委、山西綜改示範區管委會負責)
45.推進标準品牌建設。積極開展“标準化+”行動,推進國(guó)家級、省級服務業标準化試點項目建設,促進服務标準化品牌化提升。支持和(hé / huò)指導各市加快區域品牌建設,加大(dà)知識産權保護力度,完善第三方質量評價體系。持續擴大(dà)服務業品牌綜合影響力,開展地(dì / de)域品牌、老字号系列宣傳推廣活動,組織重點企業參加中國(guó)國(guó)際進口博覽會、“中國(guó)品牌日”等重大(dà)品牌活動。(省市場監管局、省商務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)
六、強化服務業提質增效支撐保障
46.持續推進助企纾困。落實好國(guó)家及我省穩經濟、促消費一(yī / yì /yí)系列政策舉措,落實好生産生活性服務業增值稅加計抵減、小規模納稅人(rén)減免增值稅、增值稅留抵退稅、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減免、“六稅兩費”減免等稅收優惠政策,确保企業應享盡享。對商貿流通、住宿餐飲、文化旅遊、交通運輸、房地(dì / de)産等行業持續加大(dà)助企纾困力度,需要(yào / yāo)延期的(de)政策措施要(yào / yāo)延期,保持支持力度。針對新情況新問題,要(yào / yāo)進一(yī / yì /yí)步完善和(hé / huò)制定新的(de)政策措施,增強政策的(de)操作性和(hé / huò)實效性。鼓勵通過财政補助、金融支持等手段,幫扶重點領域服務業市場主體活下來(lái)、穩定住。(省财政廳、省稅務局、省地(dì / de)方金融監管局、人(rén)行太原中心支行、省商務廳、省文旅廳、省交通廳、省住建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)
47.深入開展十大(dà)行動。推動加快消費回暖升級、鄉村e鎮培育、網絡貨運發展、金融服務業提質增效、房地(dì / de)産市場穩投資擴消費促轉型、數字化場景拓展、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、文旅體高質量發展、養老惠民提升、加快建設高标準人(rén)力資源市場體系十大(dà)行動開展,制定實施方案,以(yǐ)精準有力舉措推進服務業提質增效縱深發展。(省商務廳、省交通廳、省地(dì / de)方金融監管局、省住建廳、省工信廳、省文旅廳、省科技廳、省民政廳、省人(rén)社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)
48.培育壯大(dà)市場主體。聚焦商貿、文旅、康養、交通、科技、信息等服務業重點領域,深入實施市場主體倍增工程,加快培育服務業領軍龍頭企業。加大(dà)潛力企業培育力度,引導企業快速成長,對年度新增納入統計部門一(yī / yì /yí)套表平台統計的(de)服務業調查單位,給予10萬元一(yī / yì /yí)次性獎勵,由省、市财政按5:5比例負擔。(省商務廳、省文旅廳、省民政廳、省交通廳、省科技廳、省财政廳、省統計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)
49.持續擴大(dà)對外開放。着力提升開放平台功能,加強太原武宿綜保區建設,推進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。制定加快外貿新業态新模式發展工作方案,推動太原、大(dà)同、運城跨境電商綜試區加快建設,壯大(dà)跨境電商交易規模。積極申建山西自貿試驗區,不(bù)斷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。(省商務廳負責)
50.健全機制強化落實。各市、各部門要(yào / yāo)将服務業加快恢複發展作爲(wéi / wèi)當前工作的(de)重要(yào / yāo)任務大(dà)力推進,強化調度機制,壓實目标責任。各級服務業領導小組辦公室要(yào / yāo)加強統籌協調,抓好常态化月調度各項工作。服務業各工作專班要(yào / yāo)發揮好行業領域牽頭抓總作用,進一(yī / yì /yí)步優化完善工作機制,加強行業調度分析,細化行動舉措,加強行業指導。各市、各專班要(yào / yāo)把各項任務落實到(dào)具體時(shí)間節點上(shàng),清單化管理、項目化推進,遠近結合,精準施策,重點解決好制約服務業恢複發展的(de)關鍵性問題,爲(wéi / wèi)完成全年目标任務奠定堅實基礎。(省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(hé / huò)各市人(rén)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