晉建科函〔2021〕226号
各市住房和(hé / huò)城鄉建設局、審批局,各有關單位:
《建築保溫與外牆裝飾防火設計指南》(以(yǐ)下簡稱《指南》)(詳見附件)已經2021年2月9日第3次廳長辦公會審議通過,現印發你們,請遵照執行。
附件:建築保溫與外牆裝飾防火設計指南.doc
山西省住房和(hé / huò)城鄉建設廳
2021年3月2日
(主動公開)
建築保溫與外牆裝飾防火設計指南
1 總 則
1.1 目 的(de)
爲(wéi / wèi)預防建築保溫與外牆裝飾引起的(de)火災,保護人(rén)身和(hé / huò)财産安全,根據《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50016-2014(2018年版)》、《建築防火封堵應用技術标準GB/T51410-2020》等國(guó)家技術标準、規範的(de)有關規定,結合山西省實際情況,制定本指南。
1.2 适用範圍
山西省行政區域内所有新建、擴建、改建(室内、外裝修、節能改造、用途變更等)工程項目及臨時(shí)建築,均應按照本指南進行建築保溫、外牆裝飾的(de)設計。
建築保溫、外牆裝飾設計,除執行本指南外,還應符合國(guó)家、山西省現行技術标準、規範的(de)有關規定。
1.3 基本要(yào / yāo)求
建築保溫與外牆裝飾材料的(de)選取與運用,除本指南明确必須采用燃燒性能爲(wéi / wèi)A級材料的(de)建築外,其他(tā)建築工程宜采用A級材料,嚴禁采用B2級、B3級材料。
2 保溫層采用A級材料的(de)建築及場所
2.1 一(yī / yì /yí)般規定
2.1.1 設置人(rén)員密集場所的(de)建築外牆外保溫材料均應采用A級。主要(yào / yāo)指公衆聚集場所,公共娛樂場所,醫院的(de)門診樓、病房樓,學校的(de)教學樓、圖書館、食堂和(hé / huò)集體宿舍,養老院,福利院,托兒所,幼兒園,公共圖書館的(de)閱覽室,公共展覽館、博物館的(de)展示廳,勞動密集型企業的(de)生産加工車間和(hé / huò)員工集體宿舍,旅遊、宗教活動場所等。
1 公衆聚集場所主要(yào / yāo)指:
賓館、飯店、商場、集貿市場、客運車站候車室、客運碼頭候船廳、民用機場航站樓、體育場館、會堂等。
2 公共娛樂場所主要(yào / yāo)指:
(1)影劇院、錄像廳、禮堂等演出(chū)、放映場所;
(2)舞廳、卡拉OK廳等歌舞娛樂場所;
(3)具有娛樂功能的(de)夜總會、音樂茶座和(hé / huò)餐飲等場所;
(4)遊藝、遊樂場所;
(5)保齡球館、旱冰場、桑拿浴室等營業性健身、休閑場所。
2.1.2 除設置人(rén)員密集場所的(de)建築外,下列其他(tā)公共建築的(de)外牆外保溫材料亦應采用A級材料。
1 地(dì / de)市級及以(yǐ)上(shàng)的(de)黨政機關辦公樓;
2 重要(yào / yāo)的(de)通信、調度和(hé / huò)指揮建築;
3 省級及以(yǐ)上(shàng)的(de)廣播電視建築;
4 縣級及以(yǐ)上(shàng)的(de)文物古迹、地(dì / de)市級及以(yǐ)上(shàng)檔案館等建築物;
5 證券交易所;
6 省級及以(yǐ)上(shàng)的(de)銀行等金融機構辦公樓;
7 監獄、戒毒所、拘留所、隔離用房等封閉管理場所;
8 母嬰服務、康複、看護照料等相關服務場所;
9 其他(tā)發生火災可能性較大(dà)以(yǐ)及一(yī / yì /yí)旦發生火災可能造成重大(dà)人(rén)身傷亡或者财産損失的(de)單位。
2.1.3 除2.1.1及2.1.2規定外,與基層牆體、裝飾層之(zhī)間無空腔的(de)建築外牆外保溫系統,其保溫材料應符合下列規定:
1 建築高度大(dà)于(yú)100m的(de)住宅建築,保溫材料的(de)燃燒性能應爲(wéi / wèi)A級;
2 除住宅建築及2.1.1及2.1.2所列建築外,其他(tā)建築建築高度大(dà)于(yú)50米時(shí),保溫材料的(de)燃燒性能應爲(wéi / wèi)A級。
2.1.4 除2.1.1,2.1.2規定外,與基層牆體、裝飾層之(zhī)間有空腔的(de)建築外牆外保溫系統,建築高度大(dà)于(yú)24m時(shí),保溫材料的(de)燃燒性能應爲(wéi / wèi)A級。
2.2 其他(tā)要(yào / yāo)求
2.2.1 獨立建造的(de)老年人(rén)照料設施、與其他(tā)建築組合建造且老年人(rén)照料設施部分的(de)總建築面積大(dà)于(yú)500㎡的(de)老年人(rén)照料設施的(de)内、外牆體和(hé / huò)屋面保溫材料應采用燃燒性能爲(wéi / wèi)A級的(de)保溫材料。
2.2.2 在(zài)建築内部使用保溫材料時(shí),保溫材料的(de)燃燒性能應爲(wéi / wèi)A級。
2.2.3 設置商業網點的(de)住宅,商業網點部分的(de)外保溫應采用A級材料。
2.2.4 建築中的(de)非承重外牆、房間隔牆和(hé / huò)屋面闆,當确需采用金屬夾芯闆材時(shí),其芯材應爲(wéi / wèi)A級,且耐火極限應滿足國(guó)家相應技術标準及規範要(yào / yāo)求。
3 建築保溫防火構造措施
3.1 構造要(yào / yāo)求
3.1.1 建築外牆采用保溫材料與兩側牆體構成無空腔複合保溫結構體時(shí),該結構體的(de)耐火極限應符合國(guó)家相應規範的(de)有關規定;當保溫材料的(de)燃燒性能爲(wéi / wèi)B1級時(shí),保溫材料兩側的(de)牆體應采用不(bù)燃材料且厚度均不(bù)應小于(yú)50mm。
3.1.2 除建築外牆采用保溫材料與兩側牆體構成無空腔複合保溫結構體的(de)情況外,當建築的(de)外牆外保溫系統采用燃燒性能爲(wéi / wèi)B1級的(de)保溫材料時(shí),應符合下列規定:
1 建築高度大(dà)于(yú)24m小于(yú)50m的(de)公共建築、建築高度大(dà)于(yú)27m小于(yú)100m的(de)住宅建築,建築外牆上(shàng)門、窗的(de)耐火完整性不(bù)應低于(yú)0.50h。
2 應在(zài)保溫系統中每層設置水平防火隔離帶。防火隔離帶應采用燃燒性能爲(wéi / wèi)A級的(de)材料,防火隔離帶的(de)高度不(bù)應小于(yú)300mm。
3.1.3 建築的(de)外牆外保溫系統應采用不(bù)燃材料在(zài)其表面設置防護層,防護層應将保溫材料完全包覆。 除建築外牆采用保溫材料與兩側牆體構成無空腔複合保溫結構體的(de)情況外,采用B1級保溫材料時(shí),防護層厚度在(zài)首層及室外活動平台處不(bù)應小于(yú)20mm,其他(tā)層不(bù)應小于(yú)5mm,且應符合下列要(yào / yāo)求:
1 防護層外無幹挂、貼片等裝飾構造時(shí),距室外地(dì / de)坪及室外活動平台2m高度範圍内的(de)防護層構造做法中增加鋼絲網片,防止碰撞損傷及脫落。
2 鋪設保溫層時(shí),應在(zài)其轉角、銜接處等薄弱部位增強防護層的(de)構造做法,以(yǐ)保證防護牢固可靠。
3.1.4 建築外牆外保溫系統與基層牆體、裝飾層之(zhī)間的(de)空腔,應在(zài)每層樓闆處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,并應符合下列要(yào / yāo)求:
1 應在(zài)與樓闆水平的(de)位置采用礦物棉等背襯材料完全填塞,且背襯材料的(de)填塞高度不(bù)應小于(yú)200mm;
2 在(zài)礦物棉等背襯材料的(de)上(shàng)面應覆蓋具有彈性的(de)防火封堵材料;
3 防火封堵的(de)構造應具有自承重和(hé / huò)适應縫隙變形的(de)性能。
3.1.5 建築的(de)屋面外保溫系統采用B1級保溫材料時(shí),應采用不(bù)燃材料作防護層,防護層的(de)厚度不(bù)應小于(yú)10mm。
當建築的(de)屋面和(hé / huò)外牆外保溫系統均采用B1級保溫材料時(shí),屋面與外牆之(zhī)間應采用寬度不(bù)小于(yú)500mm的(de)不(bù)燃材料設置防火隔離帶進行分隔。
3.2 其他(tā)措施
3.2.1 建築外牆外保溫系統宜優先采用保溫結構一(yī / yì /yí)體化技術。
3.2.2 電纜燃燒性能爲(wéi / wèi)B1級及以(yǐ)下的(de)電氣線路嚴禁穿越或敷設在(zài)燃燒性能爲(wéi / wèi)B1級的(de)保溫材料中;确需穿越或敷設時(shí),應采用不(bù)燃電纜,穿金屬管并在(zài)金屬管周圍采用不(bù)燃隔熱材料進行防火隔離等防火保護措施。
4 外牆裝飾防火設計要(yào / yāo)點
4.1 材料選用
4.1.1 建築外牆的(de)裝飾層應采用燃燒性能爲(wéi / wèi)A級的(de)材料。但建築高度不(bù)大(dà)于(yú)50m時(shí),除2.1.1及2.1.2所列建築外,可采用B1級材料。
4.1.2 其他(tā)裝飾構件的(de)燃燒性能不(bù)應低于(yú)其外牆采用的(de)保溫材料燃燒性能等級。
4.2 其他(tā)措施
4.2.1 建築外部設置的(de)廣告牌燈箱、logo等的(de)電氣線路需穿越或敷設于(yú)外牆時(shí),應采用穿套金屬管作防護,其内部光源應采用冷光源。
4.2.2 新建仿古建築的(de)外牆裝飾構件應采用不(bù)燃或難燃材料,難燃材料應采取相應的(de)防火措施,使其耐火極限不(bù)低于(yú)1.00h。
5 附 則
5.0.1 本指南自2021年4月1日起施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