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全國(guó)企業創新調查結果顯示,近41%的(de)企業有創新活動,超過8%的(de)企業實現了(le/liǎo)全面創新;工業企業創新成功率較高,自主研發是(shì)最主要(yào / yāo)的(de)創新形式;規模以(yǐ)上(shàng)高技術産業創新能力突出(chū),在(zài)制造業中具有引領作用;合作創新助力企業提升市場競争力;員工對企業的(de)認同感、高素質的(de)人(rén)才和(hé / huò)企業内部的(de)激勵措施等是(shì)影響創新成功的(de)主要(yào / yāo)因素;創新政策實施效果基本得到(dào)企業家群體的(de)認可。
一(yī / yì /yí)、近41%的(de)企業有創新活動,超過8%的(de)企業實現了(le/liǎo)全面創新
2018年,全國(guó)開展創新活動的(de)企業數爲(wéi / wèi)30.8萬家,占全部企業的(de)40.8%;其中,實現創新的(de)企業爲(wéi / wèi)28.8萬家,占全部企業的(de)38.2%;同時(shí)實現四種創新(産品創新、工藝創新、組織創新、營銷創新)的(de)企業達到(dào)6.1萬家,占全部企業的(de)8.1%。
在(zài)實現創新的(de)企業所占比重看,不(bù)同産業的(de)企業創新活躍程度存在(zài)明顯差異。工業企業的(de)創新活躍程度最高,實現創新的(de)企業占全部工業企業的(de)48.0%,建築業和(hé / huò)服務業分别有27.6%和(hé / huò)28.7%的(de)企業實現了(le/liǎo)創新。實現創新企業的(de)占比在(zài)地(dì / de)域分布上(shàng)存在(zài)較大(dà)差異,按東、中、西、東北地(dì / de)區依次遞減。東部地(dì / de)區約有40.6%的(de)企業實現了(le/liǎo)創新,而(ér)東北地(dì / de)區僅有25.4%的(de)企業實現了(le/liǎo)創新。
二、工業企業創新成功率較高,自主研發是(shì)最主要(yào / yāo)的(de)創新形式
2018年,在(zài)全部規模以(yǐ)上(shàng)工業企業中,有16.1萬家開展了(le/liǎo)技術創新(産品創新或工藝創新)活動,所占比重爲(wéi / wèi)43.0%。分企業規模看,大(dà)型工業企業創新最爲(wéi / wèi)活躍,技術創新企業所占比重爲(wéi / wèi)82.5%,高于(yú)中型企業的(de)64.7%,是(shì)小微型企業的(de)1.2倍。分登記注冊類型看,港澳台資和(hé / huò)外商投資企業創新較爲(wéi / wèi)活躍,開展技術創新的(de)企業占比分别爲(wéi / wèi)49.7%和(hé / huò)48.8%,均高于(yú)内資企業的(de)42.2%。共有13.8萬家工業企業成功實現了(le/liǎo)技術創新,占開展技術創新活動企業的(de)比重達85.5%;有10.8萬家和(hé / huò)11.4萬家企業分别成功實現了(le/liǎo)産品創新和(hé / huò)工藝創新,占開展技術創新活動企業的(de)比重分别爲(wéi / wèi)66.9%和(hé / huò)70.7%。
在(zài)實現産品創新的(de)工業企業中,有獨立開發産品的(de)企業占比達90.2%;在(zài)實現工藝創新的(de)工業企業中,有獨立開發工藝的(de)企業占比爲(wéi / wèi)84.0%。在(zài)進行技術創新活動的(de)工業企業中,65.0%開展了(le/liǎo)自主研發活動。此外企業還開展了(le/liǎo)其他(tā)多種形式的(de)創新活動,在(zài)進行技術創新活動的(de)工業企業中,購買了(le/liǎo)機器設備和(hé / huò)軟件的(de)企業占57.3%,進行相關培訓的(de)企業占35.1%,委托外單位進行研發和(hé / huò)購買技術的(de)企業分别占9.0%和(hé / huò)2.2%。
三、高技術産業創新能力突出(chū),在(zài)制造業中具有引領作用
2018年,在(zài)全部規模以(yǐ)上(shàng)制造業企業中,有15.7萬家開展了(le/liǎo)技術創新活動,所占比重爲(wéi / wèi)44.7%。其中共有13.5萬家制造業企業成功實現了(le/liǎo)技術創新,占開展技術創新活動企業的(de)比重達85.8%;有10.7萬家和(hé / huò)11.1萬家企業分别成功實現了(le/liǎo)産品創新和(hé / huò)工藝創新,占開展技術創新活動企業的(de)比重分别爲(wéi / wèi)68.0%和(hé / huò)70.8%。就(jiù)創新活動類型看,在(zài)實現産品創新的(de)全部規模以(yǐ)上(shàng)制造業企業中,有獨立開發産品的(de)企業占比達90.3%;在(zài)實現工藝創新的(de)制造業企業中,有獨立開發工藝的(de)企業占比爲(wéi / wèi)84.8%。在(zài)進行技術創新活動的(de)制造業企業中,65.4%開展了(le/liǎo)自主研發活動。
在(zài)規模以(yǐ)上(shàng)高技術産業企業中,有2.4萬家開展了(le/liǎo)技術創新活動,所占比重爲(wéi / wèi)70.9%。其中有2.1萬家高技術産業企業成功實現了(le/liǎo)技術創新,占開展技術創新活動高技術産業企業的(de)比重達87.5%;分别有1.74萬家和(hé / huò)1.72萬家企業成功實現了(le/liǎo)産品創新和(hé / huò)工藝創新,占開展技術創新活動企業的(de)比重分别爲(wéi / wèi)73.1%和(hé / huò)72.4%。從創新活動類型看,在(zài)實現産品創新的(de)全部規模以(yǐ)上(shàng)高技術産業企業中,有獨立開發産品的(de)企業占比達91.2%;在(zài)實現工藝創新的(de)高技術産業企業中,有獨立開發工藝的(de)企業占比爲(wéi / wèi)86.4%。在(zài)進行技術創新活動的(de)高技術産業企業中,72.6%開展了(le/liǎo)自主研發活動。可以(yǐ)看出(chū),在(zài)創新的(de)活躍程度、創新成功率,以(yǐ)及自主創新占比方面,規模以(yǐ)上(shàng)高技術産業企業的(de)創新能力都極爲(wéi / wèi)突出(chū),在(zài)制造業企業中具有引領作用。
四、合作創新助力企業提升市場競争力
合作創新是(shì)指企業與其他(tā)企業或機構共同開展技術創新活動,以(yǐ)充分獲取創新資源,實現創新資源的(de)有效利用。2018年,在(zài)開展技術創新活動的(de)21.3萬家企業中,有合作創新的(de)企業爲(wéi / wèi)14.2萬家,占66.6%,表明合作創新已成爲(wéi / wèi)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的(de)重要(yào / yāo)方式。分企業規模看,企業規模越大(dà),其創新過程越具開放性。在(zài)開展技術創新活動的(de)小型、中型和(hé / huò)大(dà)型企業中,合作創新企業占比分别爲(wéi / wèi)64.5%、70.5%和(hé / huò)80.7%。
産學研結合是(shì)企業合作創新的(de)重要(yào / yāo)形式。2018年,我國(guó)開展産學研結合創新模式的(de)企業爲(wéi / wèi)5.2萬家,占合作創新企業的(de)比重爲(wéi / wèi)36.9%;其中與高等學校合作的(de)企業占合作創新企業的(de)比重爲(wéi / wèi)30.0%,與研究機構合作的(de)企業占全部合作創新企業的(de)比重爲(wéi / wèi)17.6%。
五、員工對企業的(de)認同感、高素質的(de)人(rén)才和(hé / huò)企業内部激勵措施是(shì)影響創新成功的(de)主要(yào / yāo)因素
2018年,在(zài)開展創新活動的(de)30.8萬家企業中,分别有74.7%、73.3%和(hé / huò)72.3%的(de)受訪企業家認爲(wéi / wèi)員工對企業的(de)認同感、高素質的(de)人(rén)才和(hé / huò)企業内部激勵措施對于(yú)創新成功至關重要(yào / yāo)。企業創新激勵措施方面,認可度較高的(de)措施依次爲(wéi / wèi)增加工資或獎金(68.2%)、崗位調整或升職機會(58.9%)、培訓或深造機會(47.4%)、汽車住房等物質獎勵(19.8%)、股權或期權(17.8%)。
在(zài)創新的(de)阻礙因素方面,分别有28.9%、19.9%及18.1%的(de)企業家認爲(wéi / wèi)“缺乏人(rén)才或人(rén)才流失”、“創新成本過高”及“創新意識不(bù)強”是(shì)企業創新的(de)主要(yào / yāo)障礙。
六、創新政策實施效果基本得到(dào)企業家認可
調查涉及的(de)11項創新相關政策基本得到(dào)企業家的(de)認同,但仍存在(zài)提升空間。企業家認爲(wéi / wèi)效果較明顯的(de)各項政策依次爲(wéi / wèi):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優惠政策(46.0%)、創造和(hé / huò)保護知識産權的(de)相關政策(44.0%)、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政策(42.6%)、鼓勵企業吸引和(hé / huò)培養人(rén)才的(de)相關政策(41.0%)、優先發展産業的(de)支持政策(39.6%)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相關政策(38.8%)、金融支持相關政策(38.0%)、關于(yú)推進大(dà)衆創業萬衆創新的(de)各項政策(36.9%)、企業研發活動專用儀器設備加速折舊政策(34.1%)、技術轉讓、技術開發收入免征增值稅和(hé / huò)技術轉讓減免所得稅優惠政策(29.7%)、科技創新進口稅收政策(25.5%)。
從導緻政策效果不(bù)明顯或無效果的(de)原因看,在(zài)11項創新政策中,企業家均認爲(wéi / wèi)政策門檻較高、适用範圍較小,宣傳力度不(bù)夠、知曉度較低是(shì)主要(yào / yāo)原因。以(yǐ)科技創新進口稅收政策爲(wéi / wèi)例,企業家認爲(wéi / wèi)導緻政策不(bù)明顯或無效的(de)三項主要(yào / yāo)原因爲(wéi / wèi):不(bù)具備享受該政策的(de)資格(80.4%),不(bù)知道(dào)此政策(9.0%),吸引力不(bù)足(3.4%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