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題專欄

市場信息

國(guó)務院辦公廳轉發國(guó)家發展改革委

國(guó)家能源局關于(yú)促進新時(shí)代新能源

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(de)通知

國(guó)辦函〔2022〕39号

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人(rén)民政府,國(guó)務院各部委、各直屬機構:

國(guó)家發展改革委、國(guó)家能源局《關于(yú)促進新時(shí)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(de)實施方案》已經國(guó)務院同意,現轉發給你們,請認真貫徹落實。

國(guó)務院辦公廳

2022年5月14日

(此件公開發布)

關于(yú)促進新時(shí)代新能源

高質量發展的(de)實施方案

國(guó)家發展改革委 國(guó)家能源局

近年來(lái),我國(guó)以(yǐ)風電、光伏發電爲(wéi / wèi)代表的(de)新能源發展成效顯著,裝機規模穩居全球首位,發電量占比穩步提升,成本快速下降,已基本進入平價無補貼發展的(de)新階段。同時(shí),新能源開發利用仍存在(zài)電力系統對大(dà)規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網和(hé / huò)消納的(de)适應性不(bù)足、土地(dì / de)資源約束明顯等制約因素。要(yào / yāo)實現到(dào)2030年風電、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(dào)12億千瓦以(yǐ)上(shàng)的(de)目标,加快構建清潔低碳、安全高效的(de)能源體系,必須堅持以(yǐ)習近平新時(shí)代中國(guó)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(wéi / wèi)指導,完整、準确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,統籌發展和(hé / huò)安全,堅持先立後破、通盤謀劃,更好發揮新能源在(zài)能源保供增供方面的(de)作用,助力紮實做好碳達峰、碳中和(hé / huò)工作。按照黨中央、國(guó)務院決策部署,現就(jiù)促進新時(shí)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制定如下實施方案。

一(yī / yì /yí)、創新新能源開發利用模式

(一(yī / yì /yí))加快推進以(yǐ)沙漠、戈壁、荒漠地(dì / de)區爲(wéi / wèi)重點的(de)大(dà)型風電光伏基地(dì / de)建設。加大(dà)力度規劃建設以(yǐ)大(dà)型風光電基地(dì / de)爲(wéi / wèi)基礎、以(yǐ)其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的(de)煤電爲(wéi / wèi)支撐、以(yǐ)穩定安全可靠的(de)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爲(wéi / wèi)載體的(de)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,在(zài)土地(dì / de)預審、規劃選址、環境保護等方面加強協調指導,提高審批效率。按照推動煤炭和(hé / huò)新能源優化組合的(de)要(yào / yāo)求,鼓勵煤電企業與新能源企業開展實質性聯營。

(二)促進新能源開發利用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。鼓勵地(dì / de)方政府加大(dà)力度支持農民利用自有建築屋頂建設戶用光伏,積極推進鄉村分散式風電開發。統籌農村能源革命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,培育農村能源合作社等新型市場主體,鼓勵村集體依法利用存量集體土地(dì / de)通過作價入股、收益共享等機制,參與新能源項目開發。鼓勵金融機構爲(wéi / wèi)農民投資新能源項目提供創新産品和(hé / huò)服務。

(三)推動新能源在(zài)工業和(hé / huò)建築領域應用。在(zài)具備條件的(de)工業企業、工業園區,加快發展分布式光伏、分散式風電等新能源項目,支持工業綠色微電網和(hé / huò)源網荷儲一(yī / yì /yí)體化項目建設,推進多能互補高效利用,開展新能源電力直供電試點,提高終端用能的(de)新能源電力比重。推動太陽能與建築深度融合發展。完善光伏建築一(yī / yì /yí)體化應用技術體系,壯大(dà)光伏電力生産型消費者群體。到(dào)2025年,公共機構新建建築屋頂光伏覆蓋率力争達到(dào)50%;鼓勵公共機構既有建築等安裝光伏或太陽能熱利用設施。

(四)引導全社會消費新能源等綠色電力。開展綠色電力交易試點,推動綠色電力在(zài)交易組織、電網調度、價格形成機制等方面體現優先地(dì / de)位,爲(wéi / wèi)市場主體提供功能健全、友好易用的(de)綠色電力交易服務。建立完善新能源綠色消費認證、标識體系和(hé / huò)公示制度。完善綠色電力證書制度,推廣綠色電力證書交易,加強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(de)有效銜接。加大(dà)認證采信力度,引導企業利用新能源等綠色電力制造産品和(hé / huò)提供服務。鼓勵各類用戶購買新能源等綠色電力制造的(de)産品。

二、加快構建适應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(de)新型電力系統

(五)全面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和(hé / huò)靈活性。充分發揮電網企業在(zài)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中的(de)平台和(hé / huò)樞紐作用,支持和(hé / huò)指導電網企業積極接入和(hé / huò)消納新能源。完善調峰調頻電源補償機制,加大(dà)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、水電擴機、抽水蓄能和(hé / huò)太陽能熱發電項目建設力度,推動新型儲能快速發展。研究儲能成本回收機制。鼓勵西部等光照條件好的(de)地(dì / de)區使用太陽能熱發電作爲(wéi / wèi)調峰電源。深入挖掘需求響應潛力,提高負荷側對新能源的(de)調節能力。

(六)着力提高配電網接納分布式新能源的(de)能力。發展分布式智能電網,推動電網企業加強有源配電網(主動配電網)規劃、設計、運行方法研究,加大(dà)投資建設改造力度,提高配電網智能化水平,着力提升配電網接入分布式新能源的(de)能力。合理确定配電網接入分布式新能源的(de)比例要(yào / yāo)求。探索開展适應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的(de)直流配電網工程示範。

(七)穩妥推進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交易。支持新能源項目與用戶開展直接交易,鼓勵簽訂長期購售電協議,電網企業應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協議執行。對國(guó)家已有明确價格政策的(de)新能源項目,電網企業應按照有關法規嚴格落實全額保障性收購政策,全生命周期合理小時(shí)數外電量可以(yǐ)參與電力市場交易。在(zài)電力現貨市場試點地(dì / de)區,鼓勵新能源項目以(yǐ)差價合約形式參與電力市場交易。

(八)完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制度。科學合理設定各省(自治區、直轄市)中長期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,做好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制度與新增可再生能源不(bù)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的(de)銜接。建立完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考評指标體系和(hé / huò)獎懲機制。

三、深化新能源領域“放管服”改革

(九)持續提高項目審批效率。完善新能源項目投資核準(備案)制度,加強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全領域監管。依托全國(guó)投資項目在(zài)線審批監管平台,建立新能源項目集中審批綠色通道(dào),制定項目準入負面清單和(hé / huò)企業承諾事項清單,推進實施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,不(bù)得以(yǐ)任何名義增加新能源企業的(de)不(bù)合理投資成本。推動風電項目由核準制調整爲(wéi / wèi)備案制。以(yǐ)新能源爲(wéi / wèi)主體的(de)多能互補、源網荷儲、微電網等綜合能源項目,可作爲(wéi / wèi)整體統一(yī / yì /yí)辦理核準(備案)手續。

(十)優化新能源項目接網流程。地(dì / de)方能源主管部門、電網企業要(yào / yāo)結合新能源項目發展需要(yào / yāo),及時(shí)優化電網規劃建設方案和(hé / huò)投資計劃安排。推動電網企業建立新能源項目接網一(yī / yì /yí)站式服務平台,提供新能源項目可用接入點、可接入容量、技術規範等信息,實現新能源項目接網全流程線上(shàng)辦理,大(dà)幅壓縮接網時(shí)間。接網及送出(chū)工程原則上(shàng)由電網企業投資建設,電網企業要(yào / yāo)改進完善内部審批流程,合理安排建設時(shí)序,确保送出(chū)工程與電源建設的(de)進度相匹配;由發電企業建設的(de)新能源接網及送出(chū)工程,電網企業可在(zài)雙方協商同意後依法依規回購。

(十一(yī / yì /yí))健全新能源相關公共服務體系。開展全國(guó)新能源資源勘查與評價,建立可開發資源數據庫,形成縣級以(yǐ)上(shàng)行政區域内各類新能源資源詳查評價成果和(hé / huò)圖譜并向社會發布。建立測風塔及測風數據共享機制。完善新能源産業防災減災綜合服務體系。加快推動新能源裝備标準和(hé / huò)檢測認證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,支持建設國(guó)家新能源裝備質量公告平台和(hé / huò)關鍵産品公共檢測平台。

四、支持引導新能源産業健康有序發展

(十二)推進科技創新與産業升級。建立産學研一(yī / yì /yí)體化平台,建設國(guó)家級新能源實驗室和(hé / huò)研發平台,加大(dà)基礎理論研究投入,超前布局前沿技術和(hé / huò)颠覆性技術。推行“揭榜挂帥”、“賽馬”等機制,推動企業、科研院所、高校等針對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(de)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可靠等問題開展系統性研究,提出(chū)解決方案。加大(dà)對産業智能制造和(hé / huò)數字化升級的(de)支持力度。編制實施智能光伏産業發展行動計劃,提升産品全周期智能化、信息化水平。推進高效太陽能電池、先進風電設備等關鍵技術突破,加快推動關鍵基礎材料、設備、零部件等技術升級。推動退役風電機組、光伏組件回收處理技術和(hé / huò)相關新産業鏈發展,實現全生命周期閉環式綠色發展。

(十三)保障産業鏈供應鏈安全。出(chū)台推動能源電子(zǐ)産業發展的(de)指導意見,加快電子(zǐ)信息技術與新能源産業融合創新。推動強鏈補鏈,依照新能源産業鏈分工對供應鏈上(shàng)下遊實施科學統籌管理。增加擴産項目信息透明度,增強設備、材料企業對産業供需變化的(de)響應能力,防控價格異常波動,增強新能源産業鏈供應鏈韌性。指導地(dì / de)方政府做好新能源産業規劃,落實光伏産業規範條件。優化新能源産業知識産權保護環境,加大(dà)侵權懲罰力度。規範新能源産業發展秩序,遏制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,及時(shí)糾正違反公平競争的(de)做法,破除地(dì / de)方保護主義,優化新能源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和(hé / huò)審批流程。

(十四)提高新能源産業國(guó)際化水平。加強新能源産業知識産權國(guó)際合作,推動計量、檢測和(hé / huò)試驗研究能力達到(dào)世界先進水平,積極參與風電、光伏、海洋能、氫能、儲能、智慧能源及電動汽車等領域國(guó)際标準、合格評定程序的(de)制定和(hé / huò)修訂,提高計量和(hé / huò)合格評定結果互認水平,提升我國(guó)标準和(hé / huò)檢測認證機構的(de)國(guó)際認可度和(hé / huò)影響力。

五、保障新能源發展合理空間需求

(十五)完善新能源項目用地(dì / de)管制規則。建立自然資源、生态環境、能源主管部門等相關單位的(de)協同機制。在(zài)符合國(guó)土空間規劃和(hé / huò)用途管制要(yào / yāo)求基礎上(shàng),充分利用沙漠、戈壁、荒漠等未利用地(dì / de),布局建設大(dà)型風光電基地(dì / de)。将新能源項目的(de)空間信息按規定納入國(guó)土空間規劃“一(yī / yì /yí)張圖”,嚴格落實生态環境分區管控要(yào / yāo)求,統籌安排大(dà)型風光電基地(dì / de)建設項目用地(dì / de)用林用草。地(dì / de)方政府要(yào / yāo)嚴格依法征收土地(dì / de)使用稅費,不(bù)得超出(chū)法律規定征收費用。

(十六)提高國(guó)土空間資源利用效率。新建新能源項目要(yào / yāo)嚴格執行土地(dì / de)使用标準,不(bù)得突破标準控制,鼓勵推廣應用節地(dì / de)技術和(hé / huò)節地(dì / de)模式,用地(dì / de)節約集約化程度必須達到(dào)國(guó)内同行業先進水平。優化調整近岸風電場布局,鼓勵發展深遠海風電項目;規範設置登陸電纜管廊,最大(dà)程度減少對岸線的(de)占用和(hé / huò)影響。鼓勵“風光漁”融合發展,切實提高風電、光伏發電項目海域資源利用效率。

六、充分發揮新能源的(de)生态環境保護效益

(十七)大(dà)力推廣生态修複類新能源項目。堅持生态優先,科學評價新能源項目生态環境影響和(hé / huò)效益,研究出(chū)台光伏治沙等生态修複類新能源項目設計、施工、運維等标準規範,支持在(zài)石漠化、荒漠化土地(dì / de)以(yǐ)及采煤沉陷區等礦區開展具有生态環境保護和(hé / huò)修複效益的(de)新能源項目。

(十八)助力農村人(rén)居環境整治提升。因地(dì / de)制宜推動生物質能、地(dì / de)熱能、太陽能供暖,在(zài)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基礎上(shàng)有序開展新能源替代散煤行動,促進農村清潔取暖、農業清潔生産。深入推進稭稈綜合利用和(hé / huò)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。制定符合生物質燃燒特性的(de)專用設備技術标準,推廣利用生物質成型燃料。

七、完善支持新能源發展的(de)财政金融政策

(十九)優化财政資金使用。加強央地(dì / de)聯動,按照以(yǐ)收定支原則用好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。全面落實稅務部門征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的(de)有關要(yào / yāo)求,确保應收盡收。利用好現有資金渠道(dào)支持新能源發展。研究将新能源領域符合條件的(de)公益性建設項目納入地(dì / de)方政府債券支持範圍。

(二十)完善金融相關支持措施。在(zài)依法合規、風險可控、商業可持續前提下,金融機構可以(yǐ)自主确定是(shì)否對已納入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清單的(de)項目發放補貼确權貸款,金融機構和(hé / huò)企業可自主協商确定貸款金額、期限、利率、還款計劃等。充分發揮電網企業融資優勢,積極拓展資金來(lái)源,推動可再生能源發電延續補貼資金年度收支平衡。支持符合條件的(de)金融機構提供綠色資産支持(商業)票據、保理等創新方案,解決新能源企業資金需求。

(二十一(yī / yì /yí))豐富綠色金融産品服務。合理界定新能源綠色金融項目的(de)信用評級标準和(hé / huò)評估準入條件。加大(dà)綠色債券、綠色信貸對新能源項目的(de)支持力度。研究探索将新能源項目納入基礎設施不(bù)動産投資信托基金(REITs)試點支持範圍。支持将符合條件的(de)新能源項目溫室氣體核證減排量納入全國(guó)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進行配額清繳抵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