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(yī / yì /yí)、中心概況
山西省岩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于(yú)2011年3月開始籌劃建設,2012年2月27日通過山西省科學技術廳批準正式建立。山西省住房和(hé / huò)城鄉建設廳是(shì)中心的(de)行政主管部門,指導中心的(de)運行和(hé / huò)管理。山西省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是(shì)中心的(de)依托單位,負責中心的(de)建設工作,爲(wéi / wèi)中心的(de)建設和(hé / huò)發展提供經費和(hé / huò)各項保障。中心以(yǐ)岩土工程勘察、設計、施工、檢測監測,地(dì / de)質災害勘查、設計、施工、危險性評估,水文地(dì / de)質,地(dì / de)熱資源開采,測繪與工程測量等專業爲(wéi / wèi)主要(yào / yāo)研究方向。
中心實行主任負責制,現有主任一(yī / yì /yí)名,副主任2名。中心共有人(rén)員45人(rén)。其中,固定人(rén)員23人(rén),包括正高級工程師10人(rén),副高級工程師10人(rén),中級職稱3人(rén);碩士研究生10人(rén),占固定人(rén)數的(de)43.5%,學士13人(rén),占固定人(rén)數的(de)56.5%。中心主任李永偉及技術委員會專家李康獲得2018年度“三晉人(rén)才”稱号。中心流動工作人(rén)員22人(rén),包括全國(guó)工程勘察設計大(dà)師1人(rén),博士生導師6人(rén),正高級工程師4人(rén),高級工程師7人(rén),中級職稱4名。
在(zài)依托單位的(de)大(dà)力支持下,中心擁有200多平米的(de)辦公場地(dì / de),具有完善的(de)基礎設施和(hé / huò)先進的(de)設備設施。同時(shí),充分利用依托單位350多平米的(de)具有國(guó)家級認證認可的(de)檢測試驗中心,實驗設施完備、科學儀器完善,有大(dà)中型儀器設備近30台套,總價約700萬元,爲(wéi / wèi)中心的(de)科研實驗提供了(le/liǎo)強有力的(de)平台和(hé / huò)技術支撐。
中心本着“開放、合作、共赢”的(de)原則,與科研院所和(hé / huò)高等院校廣泛開展技術交流、合作研發,利用自身的(de)優勢,積極承擔國(guó)家、行業、地(dì / de)方的(de)各類研究課題。目前,中心已與與西北大(dà)學、蘭州大(dà)學、中國(guó)礦業大(dà)學、太原理工大(dà)學、中北大(dà)學等多所國(guó)内高校建立了(le/liǎo)校企合作長期關系。
近年來(lái),中心先後開展了(le/liǎo)二十餘項岩土工程領域科研課題研究,其中,“高壓力下黃土濕陷性研究”、“晉中市榆次區郝家溝黃土試坑大(dà)型浸水試驗”兩項課題通過了(le/liǎo)山西省科學技術廳的(de)驗收。課題成果在(zài)國(guó)家标準《濕陷性黃土地(dì / de)區建築标準》及地(dì / de)方标準《濕陷性黃土場地(dì / de)勘察及地(dì / de)基處理技術規範》的(de)編制工作中得到(dào)了(le/liǎo)應用。“晉中市榆次區郝家溝黃土試坑大(dà)型浸水試驗”研究成果還應用到(dào)我省“吉利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研發試制産業項目”和(hé / huò)“中航美運蘭田裝備制造有限公司新能源特種車輛項目”中,節約了(le/liǎo)大(dà)量資金。中心于(yú)2020年開始實施的(de)科研課題“山西省非飽和(hé / huò)黃土抗剪強度特性研究”,被列爲(wéi / wèi)山西省住建廳2022年科學技術計劃項目。2022年,中心向省科技廳申報的(de)科技項目 “礦區生态修複和(hé / huò)岩土工程治理微生物材料與施工技術創新基地(dì / de)建設”被列爲(wéi / wèi)2022年度山西省中央引導地(dì / de)方科技發展資金項目。
中心近年主編完成了(le/liǎo)《建築基坑降水工程技術标準》、《建築地(dì / de)基基礎檢測技術标準》、《濕陷性黃土場地(dì / de)勘察及地(dì / de)基處理技術規範》、《建築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标準》、《灌注樁後注漿技術規程》等5項地(dì / de)方技術标準,參編了(le/liǎo)《濕陷性黃土地(dì / de)區建築标準》1項國(guó)家标準及《建築地(dì / de)基基礎勘察設計規範》、《建築基坑工程技術規範》、《鋼闆樁支護技術規程》等8項地(dì / de)方技術标準。中心成立以(yǐ)來(lái),在(zài)各大(dà)中文期刊發表專業論文100餘篇,包括在(zài)北大(dà)核心期刊《四川建築科學研究》上(shàng)發表的(de)《基于(yú)主成分分析與BP神經網絡的(de)深基坑支護方案優選》,在(zài)國(guó)家一(yī / yì /yí)級期刊《中國(guó)勘察設計》上(shàng)發表的(de)《大(dà)厚度濕陷性黃土場地(dì / de)浸水試驗與地(dì / de)基設計優化》,在(zài)北大(dà)核心期刊《水文地(dì / de)質工程地(dì / de)質》上(shàng)發表的(de)《也(yě)論“單位湧水量就(jiù)是(shì)導水系數”》,在(zài)全國(guó)中文核心期刊、中國(guó)科技精品期刊《湖南科技大(dà)學學報》上(shàng)發表的(de)《基于(yú)FLAC3D數值模拟厚大(dà)礦體開采方案與采場穩定性研究》等。
中心自成立以(yǐ)來(lái),取得了(le/liǎo)“雙膠雙套管減摩法試樁” 、“一(yī / yì /yí)種換熱中心管入井用的(de)輔助下管裝置”、“一(yī / yì /yí)種用于(yú)填土土樣的(de)手動式機械齒輪取土器”、“一(yī / yì /yí)種用于(yú)土地(dì / de)管理的(de)采集樣本儲存裝置”、“一(yī / yì /yí)種帶樣本存儲功能的(de)水質監測用取樣裝置”、 “防堵鑽頭”、“防堵注漿鑽頭”、“浮力置管及單向閥固井組合裝置”、“一(yī / yì /yí)種解鎖錘”、“防堵鑽進注漿複合鑽頭”、“一(yī / yì /yí)種水文鑽孔擴孔裝置”等10餘項國(guó)家實用新型專利。獲“型鋼水泥土攪拌牆止水、支護結構施工工法”1項省級工法,“大(dà)厚度填土場地(dì / de)孔内深層超強夯施工工法”、“砼灌注樁試樁雙膠雙套管減摩工法”、“加筋土擋土牆中仰斜式排水孔施工工法”3項企業級工法。
中心的(de)建成運行,提高了(le/liǎo)我省岩土工程技術研究與應用水平,同時(shí)也(yě)加強了(le/liǎo)科技成果向生産力的(de)轉化,促進了(le/liǎo)科技産業化,爲(wéi / wèi)我省經濟與社會發展做出(chū)了(le/liǎo)貢獻。
二、重要(yào / yāo)成果
1.高壓力下黃土濕陷性研究。
⑴ 利用土工試驗研究高壓力下黃土濕陷性,分析了(le/liǎo)黃土濕陷系數與壓力的(de)關系;
⑵ 從土工試驗中探讨分析黃土濕陷性與其物理力學指标間的(de)關系;
⑶ 采用單線法和(hé / huò)雙線法進行試驗,對比兩者之(zhī)間的(de)差異,消除試驗方法的(de)不(bù)同造成的(de)誤差;
⑷ 利用掃描電子(zǐ)顯微鏡和(hé / huò)能譜儀分析黃土試樣的(de)物質和(hé / huò)結構組成特點,從黃土的(de)微觀結構特征上(shàng)通過分析随壓力的(de)增加黃土濕陷特性産生差異的(de)原因。
2.榆次區郝家溝黃土試坑浸水試驗研究。
⑴ 地(dì / de)表濕陷過程規律及地(dì / de)區β0值的(de)确定;
⑵ 濕陷影響範圍及裂縫産生發展規律;
⑶ 地(dì / de)表局部浸水條件下地(dì / de)下水分擴展規律;
⑷ 地(dì / de)表局部浸水條件下土壓力變化規律;
⑸ 試坑外圍土層橫向位移機理及規律。
三、知識産權
中心自成立以(yǐ)來(lái),取得了(le/liǎo)“防堵鑽頭”“防堵注漿鑽頭”“浮力置管及單向閥固井組合裝置”“一(yī / yì /yí)種解鎖錘”“防堵鑽進注漿複合鑽頭”“一(yī / yì /yí)種水文鑽孔擴孔裝置”“一(yī / yì /yí)種換熱中心管入井用的(de)輔助下管裝置”“一(yī / yì /yí)種用于(yú)填土土樣的(de)手動式機械齒輪取土器”“一(yī / yì /yí)種用于(yú)土地(dì / de)管理的(de)采集樣本儲存裝置”“一(yī / yì /yí)種帶樣本存儲功能的(de)水質監測用取樣裝置”“雙膠雙套管減摩法試樁”等10餘項國(guó)家實用技術新型專利。